你好,佛山市科学技术局网欢迎您!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佛山市科技局2005年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计划

发表单位: 发表时间: 2011-03-01 10:18 [ 浏览字体: ]

一、2005年工作成绩和存在问题

2005年是我市各项规划落实的推进年,我局按照年初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抓实机遇、紧盯目标、乘势而为、上新水平”的要求,努力开创我市科技工作新局面。

(一)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

2005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继续保持迅猛增长的势头,今年我市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7家(其中禅城区15家,南海区20家,顺德区28家,三水区3家,高明区1家)。到目前为止,我市共有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335家(禅城区116家、南海69家、顺德126家、三水14家、高明10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集团)35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量位于广东省第三位,仅次于深圳和广州市。

(二)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不断加强

截至11月,2005年我市新增省级工程中心5个,市级工程中心21个,区级工程中心2个。到目前为止,累计省级工程中心48个,市级工程中心58个,区级工程中心116个,工程中心合计222个,是“九五”末期的6.73倍,工程中心拥有研究开发人员7662人,占企业职工总数的6.2%。

(三)区域性、行业性技术创新体系日益健全

2005年新增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五家,分别为高明区人和镇(金属加工),南海区松岗镇(小家电)、里水镇(袜业)、狮山镇(汽车配件),禅城区环市街道办(童装)。“十五”期间新增专业镇20个,使总数达到24个,并依托这些专业镇积极建立了15个行业性技术创新中心,面向中小企业提供社会化技术创新服务。

为了提高高新科技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的科技创新能力,一方面,我们以构建完善高效的科技成果孵化体系为重点,加强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的建设。正在建设的科技孵化器有4个,分别是:顺德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高明佛山市新材料科技企业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火炬计划佛山自动化机械及设备产业基地科技创新中心、佛山市三水高新创业中心。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建设省级特色产业研究开发院,它们是华南家用电器研究院(顺德区)、广东数字媒体技术研究开发院(南海区)和华南精密制造技术研究开发院(禅城区)。

(四)产学研合作成效明显

2005年,佛山与暨南大学签订了“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佛山市城市地理信息中心组建了华中科技大学张勇传院士工作室;对各高校驻佛山研究院2001年以来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的考核,最后确定对华中科技大学佛山研究院等4家研究院进行奖励;组织了2005年度佛山市产学研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

(五)民营科技企业队伍不断壮大

到2005年底,全市新增民营科技企业80家,总数达790家,资产总值超488亿元,企业从业人员14.73万人,其中科技人员2.7万人;年总产值639亿元,总收入超亿元企业75家,省级高新企业138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41.2%,省级民营科技企业355家。

(六)知识产权工作成效显著

今年1-9月份专利申请总量为10655件,同比增长37.1%,其中1-9月份发明专利申请量为570件,同比增长60.6%,专利申请总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均位居全省第三。1-9月份专利授权量为6811件,同比增长47.8%,仅次于深圳位居全省第二。

(七)科普工作日益加强

佛山科学馆作为科普的重要场所仅2005年就接待参观者19万人次,举行各种讲座31次,参加人数达1.4万人。我们积极开展 “科技进步活动月”和科技下乡活动,面向基层开展组织了各种科普活动,发动群众参与,普及科技知识,提高我市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尽管我市在开展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自主知识产权不多,仍然是我市建设科技强市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主要表现为:整体科技创新水平不高,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和作用仍有待加强;不少企业的创新机构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的投入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低;专利培育和保护的力度仍有待加强;近年部分行业和企业屡屡面临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的挑战。

二、2006年工作安排

我市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市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和宽裕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创新主体、创新机制、创新环境建设为重点,全面构建开放的新型区域创新体系框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佛山建设成为科技强市、创新型城市。 2006年,科技工作要力争做到“一个抓紧八个加强”。其具体内容为:

(一)抓紧做好并实施《佛山市“十一五”科技专项规划》和《佛山市产业技术自主创新“十一五”专项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对科技发展和产业技术创新的要求,科技局经过认真研究,已经提出了《佛山市“十一五”科技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和《佛山市产业技术自主创新“十一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已发给市有关部门和各区科技部门征求意见。明年要进一步充实完善,结合《佛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部署,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在两个规划正式颁布后认真组织实施。

(二)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

企业是实现产业强市的主体,也是开展自主创新的主体。要不断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研发的主体,成为聚集和培育人才的载体,成为科技成果的孵化和转化中心。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193家,为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是,我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原始性科技创新和关键性技术攻关能力不强,发明专利较少,高新技术产品档次不高等方面。为此,要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争取用3-5年的时间,使所有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和广东工业50强的企业、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都建立起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大幅度提高创新能力。2006年要在重点领域推动企业新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40个。

(三)加强行业性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

一是专业镇建设。目前我市经省认定的专业镇有24个,其中有14个已建立了社会化的行业性技术创新中心,并通过创新中心整合科技资源,为中小企业的产业集聚和技术发展服务,提高了专业镇科技创新的能力。但是,目前还有多个专业镇没有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已建立的技术创新中心也还存在功能如何发挥的问题。因此,要积极引导和支持专业镇加强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尤其是要认真总结推广西樵纺织产业、南庄陶瓷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不断推进我市其它专业镇产业创新平台的建设,推动传统产业创新。要完善这些技术创新中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突破行政区域局限,逐步形成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服务体系,为镇级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升级提供动力。2006年要在目前24个的基础上新增专业镇5个。

二是省级研究院建设。我市三个省级研究开发院,即: 华南家用电器研究院、广东数字媒体技术研究开发院和华南精密制造技术研究开发院已相继开始建设。2006年我们将通过沟通协调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科技立项和配套支持等形式重点支持其建设发展。

(四)加强高新科技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

一是科技孵化器建设。各类高新科技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是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集聚地。要以构建完善高效的科技成果孵化体系为重点,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引导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建立综合性、专业性强,各具特色的孵化器,形成以园区科技企业创新中心、行政服务中心、人才培训中心、风险担保融资机构为依托的科技成果孵化体系,提高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成本,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包括政府服务、风险投资、人才培训、政策扶持等资源为园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环境氛围。2006年要重点建设好我市在建的四个科技孵化器(顺德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高明佛山市新材料科技企业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火炬计划佛山自动化机械及设备产业基地科技创新中心、佛山市三水高新创业中心),尽快发挥其功能作用。

二是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按“一脑一体两翼齐飞”的空间格局,支持各区开展错位竞争,发挥科技专项资金导向功能、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等途径,推动创新型企业的成长和集聚,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区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基地。2006年,将继续推进佛山国家高新区和省高新区的扩园工作。

(五)加强产学研合作

科技创新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我市的科技创新体系要与全省、全国的区域创新体系有机结合,形成良性互动,不断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要按“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针,推动我市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形成科技创新联盟,提高我市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2006年要加大力度扶持高校驻佛山研究院、院士工作室的工作,出台政策对院士工作室进行财政扶持。要采取积极措施吸引中国科学院等高水平科研院所和高校在佛山建立研究院。

(六)加强知识产权工作

以我市被确定为“全国专利工作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建立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科技创新的利益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发明和创新的环境。发挥知识产权在科技管理中的导向作用,建立并强化科技评价体系中的知识产权比重,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前进行国内外知识产权状况分析。2006年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我市企业和个人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对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中的创造发明申请加快专利审批速度,促进其尽快形成市场竞争力。切实提高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提高我市专利的质量和产业化水平。

(七)加强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强各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促进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并通过中介服务机构引进智力和财力资源,用于解决我市产业发展遇到的技术、人才和成果不足的问题,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从我市目前情况来看,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还存在机构分散、规模较小、服务能力不足等弱点。2006年,要更加重视和支持科技型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重点扶持包括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内的,有特色的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形成一个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为依托,网络化、多功能、专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八)加强自主创新的文化环境建设

一是积极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要大力倡导勇于创新、敢闯敢试、鼓励竞争、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要形成崇尚知识、尊重人才、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社会风尚,创造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优秀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氛围。2006年要与宣传部门、文化部门、科协、媒体等单位联合推出科技文化宣传专题。

二是加强公众的科学技术普及。鼓励开展各种形式的科学普及活动,提高全民的创新意识。在企业、学校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充分激发创造热情。2006年要继续充分利用科普资源,不断提高利用率、针对性,寓教于乐,推进科普产业和佛山都市旅游产业的联动发展。

(九)加强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支撑力

一是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加强对依靠科技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加快科学技术对各领域、各行业的渗透,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组织实施“人口健康”、“绿色科技”、“清洁生产”、“公共安全”、“灾害监测预警”、“文化科技及科技文化”、“公共服务”等一批社会发展方面的科技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全市人口与健康、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生态整治、防灾减灾、社会安全保障、人居环境建设、社会服务和文化体育事业等领域的科技进步。2006年要配合建设文化名城,大力发展与广大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字多媒体、数字电视等科技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产业做大做强。要配合佛山市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促进公安科技进步。配合佛山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加大对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环保科技的支持力度。

二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统筹城乡发展。围绕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应用现代先进技术及先进装备,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和基础条件的改善及动植物品种的改良。2006年要加大农业科技攻关的力度,力争在动物新品种(配套系)选育及产业化、名贵花卉快速扩繁技术的产业化,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及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农业集约化生产技术及现代化设施设备的应用等方面有所突破并推广应用。支持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首批市农业现代化园区:顺德区陈村花卉世界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南海区和顺万顷洋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三水区大塘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高明区现代农业生态园区、三水迳口农业现代化科技示范园区)。

2005年12月1日

-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佛山市科学技术局 技术支持: 佛山新闻网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季华五路18号经华大厦10-12楼 电话:0757-83385761 传真:0757-83355500

电子邮箱: fskjj@fskjj.foshan.gov.cn 粤ICP备19060878号 网站标识码:4406000064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1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