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佛山市科学技术局网欢迎您!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13年佛山市科技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思路

发表单位:市科技局 发表时间: 2014-02-14 15:36 [ 浏览字体: ]

  2013年,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一年来,我局不断创新科技工作机制体制,全面增强全市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取得了“起步顺利、开局良好、渐入正轨”的明显成效,为实现五年规划目标夯实了基础。

  一、2013年我市科技工作情况

  2012年11月29日,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一年多来,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密切配合,共同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尤其在前期工作中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制定出各类规划、方案、制度、办法和配套政策等,大批项目开启了“第一次”的探索和创新,实现了我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的良好开局。

  (一)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基础保障

  一是政策领军,机制先行出台。2013年,我市先后出台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的总体规划、实施方案,以及创新平台、创新团队、重大项目、知识产权等配套政策,并修订完善了科技奖励办法,各区也出台了相关规划、方案和实施细则,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搭建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撑体系。有了政策的保障,更要有机制的完善,为加大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工作力度,市政府与省科技厅签订了省市共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战略合作协议,突出重点,加强合作,同时,我市各级政府、市直各部门尤其是成员单位之间,在工作中密切沟通,加强联动,从整体上形成了省、市、区纵向领导、横向互动的良性机制;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等有关部门也不断强化对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督查督办,督促全市统一行动,合力推进。

  二是制度创新,改革开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资源高效利用,强化监督管理,我局在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尤其是资金分配和管理方式上不断突破创新。在资金分配方式上,从过去“撒芝麻”式单个项目的分散支持,逐步向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开展重大项目攻关的集聚使用转变,让有限财政科技资金的辐射面更广、带动效应更强,体现财政科技经费公共性特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目前全市正在大力推进科技金融结合的方式,将无偿使用和有偿支持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拉动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在资金监管上,从做好科技经费监管的顶层设计入手,我局试行大科室制,将项目评审、监督和评价三个环节分由三个部门独立负责,对科技项目立项、实施、验收、考核等环节实行分开管理,做到互相监督,促进各项行政权力的规范运行,提高工作效能和管理服务能力。在机关建设上,以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为抓手,深入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切实改进工作作风,逐步健全政风行风长效机制;顺利完成局机关党委换届选举,积极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我局《突出主题、创新模式,促使学习形成长效机制》被评为佛山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创新”优秀项目;大力推进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和优化公文办理流程,全面贯彻执行《保密法》,大大增强保密意识和能力。

  (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主要成效

  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全市各级政府、各部门、各成员单位都全力投入到创建工作中,积极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任务分工加强落实、加快推进;五区在创建中虽然起点不同、进度不一,但各自已经呈现出鲜明的特色:禅城区积极利用中心区资源集聚的优势开展创新活动,南海区以佛山高新区和广东金融高新区为核心,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取得明显成效,顺德区着力打造自主创新实验区,大手笔建设发展科研创新平台,区域创新活力强,创新社会氛围浓厚;高明区和三水区积极结合当地产业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在具体进展和成效上:

  一是创新投入大幅增长,全面保障创建工作。按照部署,2013-2017年我市将每年投入20亿、合计100亿的财政经费,用于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根据市财政局统计数据,2013年全市财政共安排创新资金23.49亿元、支出20.7亿元。全市创新投入有了大幅增长,为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二是创新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国家级载体引领创新经济。全市统筹规划,协调联动,22个重点园区在基础建设、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等方面均得到了稳步的推进,在建园区进度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新建园区起点更高,规划更前瞻。如:佛山高新区开辟产城人融合发展新路径,在广东省最新的国家高新区考核排名中由之前的末位跃升至第3位,逐渐成为支撑佛山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力量;佛山火炬创新创业园和瀚天科技城跻身“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之列,实现了我市国家级孵化器零的突破。这批以国家级载体为龙头的产业园区引领我市创新经济的蓬勃发展,成为我市国家创新城市建设的火车头。

  三是创新平台布局不断优化,大平台激发大作为。我市统一思路,集中资源,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17个重点创新平台呈现出定位明确、功能多样、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其中,市政府与中科院合作共建了佛山中国科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进一步深化院市合作,基本实现了院市合作初期提出的战略布局目标;南海广工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和顺德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充分发挥大型综合性创新平台集聚配置优质创新资源的优势,集科技创新与产业化于一体,搭建起更高端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首次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将成为我市培养具备卓越的科技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的高层次工程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四是探索重大项目全球招标,面向全球引智引才。我市首次选取了铝型材、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五个领域,开展重大科技项目的全球招标工作,计划通过产业发展中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重点突破,将创新团队的技术优势和本土企业的产业协作配套能力有效结合起来,以“上项目”作为“引人才”的主要路径,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从而提高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五是高企创企硕果累累,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013年全市共有96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73家企业通过复审,高企数量达到614家;新增各类创新型企业(含试点)14家,累计拥有各类创新型企业(含试点)48家。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培育,社会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在2013年广东省首届创新创业大赛中,佛山市迈雷特数控技术有限公司获得了初创组一等奖,充分展现了我市科技企业的创新精神和活力。

  六是创新工程有序推进,区域创新体系日趋完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企业创新主体提升工程。全市共有54家企业工程中心获省科技厅批准组建,是2012年的10倍之多,省级中心数量增至159家。企事业单位科技创新热情明显增强,创新活力充分释放,全年共申报省级科技项目1444项,同比增长14%,市级科技项目指南征集和项目申报共2420件,同比增长30.39%。第二是创新人才建设工程。我市创新人才“国家队”力量不断充实,2个团队顺利通过省级创新团队项目答辩,全市省级创新团队数量有望增至5个;在首次开展的市级创新团队项目中,来自国内外的12个创新团队脱颖而出,获得市级财政立项扶持。第三是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1-11月份,全市发明专利申请3814件,同比增长29.29%,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2件,位居全省第三;12个项目获得2013年广东专利奖,比上一届翻一番,11个项目获得第十五届中国专利奖,其中金奖1个,实现历史的突破。

  二、存在问题

  通过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政策覆盖面更广、创新资金投入加大、政府和企业创新意识增强、全社会参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积极性普遍提高的良好环境与氛围。然而,在创建过程中,也发现一些突出问题和不足。一是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把手重视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和牢固树立起“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与思路;基层干部意识不强,特别是工作在镇街一线的基层干部,不善于将各单位的重点工作融入到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中来;企业对有关政策不了解,参与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二是科技政策有待深入落实。由于相关政府部门协调沟通不足,对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力度不够,高企税收优惠、研发费加计扣除等政策在我市推广缓慢,企业没能充分享受到创新政策所带来的实惠。三是科技资金投入力度有待切实加强。从明确的投入目标来看,今年有的区将一般资金使用也归到创新专项中来,真正有效的科技创新资金未能落实到位,且资金支出缓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经费对全社会研发投入的带动。四是科技项目推进步伐有待加快、质量有待提升。由于今年很多工作处于探索和改革阶段,以及区镇基层科级干部队伍变动频繁,导致部分项目进展较慢,工作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

  三、2014年工作重点

  2014年,我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全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一是发挥市区联动作用确保形成强大合力。进一步加强市、区的联动与沟通,发挥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作用,调动五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市、区、镇各级政府真正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自上而下拧成一股绳,形成一盘棋,合力推进创建工作。二是抓好政策落实确保创新效益最大化。进一步加大沟通和宣传力度,把各项政策全面、彻底地落实到位,确保用足、用好、用实,实现政策效益的最大化,让创新政策真正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三是探索科技金融结合实现财政资金放大效应。进一步创新财政扶持资金投入机制,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搭建开放性、集聚性、一站式的融资服务平台,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科技企业的个性融资需求,实现产业、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四是加强日常监督确保创新型城市各项工作的扎实推进。进一步加大对各区、各部门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督查督办力度,尤其要加强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的动态管理和定期评估,确保高质量完成创新型城市建设各项工作任务。



  佛山市科学技术局

  2013年12月26日

-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佛山市科学技术局 技术支持: 佛山新闻网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季华五路18号经华大厦10-12楼 电话:0757-83385761 传真:0757-83355500

电子邮箱: fskjj@fskjj.foshan.gov.cn 粤ICP备19060878号 网站标识码:4406000064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1109号